icon-search
icon-search

選購 3D 掃描器,你一定要知道的體積精度

選購 3D 掃描器,你一定要知道的體積精度

選購 3D 掃描器前

🔋你一定要知道的體積精度祕訣

資料來源: 台灣官方商城 EDM  

Revopoint TW <customer.tw@revopoint3d.com>    

在 3D 掃描中,許多誤差一開始並不明顯,但隨著掃描範圍擴大,它們會逐漸累積。原本細微的錯位,最後可能在整個模型上造成明顯變形。


當選擇 3D 掃描器時,精度往往是大家最先關注的規格。但事實上,「精度」常常被誤解,甚至與「解析度」或「單幀重複精度」混淆。在工業和技術應用中,光看單幀精度是不夠的。真正更有意義的,是「體積精度」—— 也就是在整個掃描體積中,結果是否依然準確。


那麼,什麼是體積精度?為什麼它這麼重要?又該如何測量呢?

❓什麼是體積精度?

體積精度指的是掃描器在一定空間範圍內,能多準確地還原物體的實際尺寸。與只看單幀不同,體積精度考慮的是整個掃描範圍累積下來的誤差。


簡單來說,假設您掃描一個長度剛好一公尺的物體,體積精度能告訴您掃描結果的長度與實際長度有多接近。若體積精度不足,模型可能變成 1.005 公尺長,或在表面上產生細微變形。

❓為什麼體積精度這麼重要?

體積精度在以下情況特別關鍵:

  • 掃描大型物件物件越大,誤差累積越多,若體積精度不佳,最終偏差會更嚴重。

  • 需要高精度的應用例如品質檢測或零件驗證,即使是極小的誤差,都可能導致無法符合設計公差。

  • 需要拼接多次掃描若體積精度不夠,拼接後的模型容易出現錯位、扭曲或不一致。

  • 量測或逆向工程CAD 建模或零件複製都需要可靠的尺寸,體積誤差會直接影響配合度、功能性與可製造性。


舉例來說,在品質管控中,若一個 500 mm 的零件有 0.2 mm 的偏差,可能就會導致裝配或公差驗證失敗。這種看似微小的誤差,在航太、醫療器材或汽車產業等高精度領域,都可能造成零件報廢或整批生產被拒收。




❓與解析度、重複精度的差異

許多 3D 掃描新手常把體積精度與解析度、重複精度混為一談:

  • 解析度指掃描器能捕捉到的最小細節,高解析度 ≠ 高精度。

  • 單幀重複精度指在相同條件下多次掃描,結果的一致性。

  • 體積精度指在整個掃描範圍內的尺寸準確度。


換句話說,一個掃描器可能單幀重複精度很高,但若體積精度差,結果依然會一直錯誤。

❓體積精度如何測量?

通常會使用已知尺寸的標準器材,例如球體、棒材或校準板。將這些物件掃描後,把掃描結果與實際值比對,計算誤差並以公式表示,例如:±0.02 + 0.04 mm × L。


這代表誤差由固定值 (0.02 mm) 加上隨掃描長度增加的誤差 (0.04 mm × L)。掃描範圍越大,累積誤差也越明顯。




❓影響體積精度的因素

  • 校準出廠校準能確保光學與感測器對齊,有些掃描器還提供使用者自行校準功能。

  • 環境條件溫度變化、光源與震動都可能導致失真。部分掃描器配備補償功能(如溫度感測器、散熱風扇),但穩定環境始終是最佳選擇。

  • 掃描技術結構光、雷射三角測量或飛行時間,各自累積誤差的方式不同。例如藍光雷射由於波長較短,在工業環境中往往更穩定,也較不受光源干擾。

  • 拼接演算法多次掃描的拼接方式,會影響最終的累積精度。硬體之外,資料處理方式同樣重要。

  • 定位標記在物體上使用標記點能幫助均勻分散拼接誤差,讓軟體能在過程中持續修正並減少漂移。若沒有標記,在大型或缺乏特徵的表面上,誤差就容易不斷累積。

❗真實案例

假設要掃描一個長度兩公尺的加工零件作逆向工程:

  • 一台體積精度 ±0.03 + 0.05 mm × L 的掃描器,可能會累積約 0.13 mm 的誤差,對一般設計足夠,但對高精密加工卻不合格。


  • 另一台體積精度 ±0.02 + 0.02 mm × L 的掃描器,偏差能控制在 0.06 mm 以內,更適合高公差需求。




❓如何選擇合適的體積精度?

並非所有專案都需要最高等級的精度。在挑選掃描器前,請先思考:

  • 需要達到的尺寸公差是多少?

  • 掃描物件的大小?

  • 是否需要拼接多個掃描,還是單次即可完成?

  • 用途是純視覺化,還是必須達到量測等級?


若是產品視覺化或動畫用途,亞毫米級精度可能已足夠;但若是檢測報告或加工製造,就必須選擇高精度等級的掃描器。



資料來源: REVOPOINT 台灣官方商城  EDM, 

Revopoint TW <customer.tw@revopoint3d.com>    





上一頁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